Search

做對的事為什麼被反對?張安平在花蓮學到的一課:信任不是科學|天下雜誌 - 天下雜誌

「我們做這件事,真的不是為了好處,是責任⋯⋯,光申請建照,這樣拖下去,至少要8個月⋯⋯,」剛開完將近3小時的環差會議,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坐在飯店房間沙發上,顯得有些疲憊。

7月13日下午,花蓮縣和平村,台泥和平廠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BOO案,進行第3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,輪到開發單位報告時,原先坐在台下、反覆閱讀文件的張安平,最後親自上台,引用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指標,向現場居民說明台泥替花蓮處理垃圾的決心。

「我原本不知道他是台泥董事長,是後來問其他委員才知道,」擔任環差會議主席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劉瑩三說。

環評會議上,鮮少看見企業董總親自列席,遑論上台發言,「公司所有人都反對我來,沒有人贊成我今天來,」張安平對《天下》記者直言。

畢竟,當他一抵達會場門口,列隊迎接的,是群舉著「不要空汙」、「我要生存」、「血淚控訴」等標語的居民,男女老少在場外高呼反對口號。

(康育萍攝)

企業家直接面對抗議者

會場內,張安平不只上台報告,會議尾聲、開發單位回覆提問環節,他更起身說了6分多鐘,「我認為,這是我們的責任,台灣的垃圾問題必須被解決。」

廣告

親上火線回應質疑,因為張安平認為,台泥確實在面對台灣社會的難題。全台現有24座焚化爐中,有19座都面臨老化危機,花蓮則因沒有焚化爐,長期將垃圾北運到宜蘭利澤焚化爐處理,但每次遇到歲修,就造成花蓮破萬噸垃圾無處可去,只能堆積在掩埋場。

和平廠裡的水泥窯,溫度高達1300度,可將垃圾燃燒殆盡,不會殘留一般焚化爐常見的底渣、飛灰,省去掩埋問題,燃燒過程中產生的底渣,還能作為水泥原料使用,落實循環經濟,「只能說這是目前比較好的處理方式,」劉瑩三表示。

(台泥提供)

這也是台灣首例用水泥窯處理垃圾,成為環保署官員口中的新典範,試圖為台灣垃圾問題找出解方。

13日,台泥通過環差初審,接下來一個月,將送花蓮縣政府環評大會終審,最快於明年6月動工,預計2023年完工,替花蓮解決燃眉之急。

廣告

但,即便做的是「回饋鄉里」的好事,張安平沒料到的,卻是複雜難解的地方溝通問題。

做對的事,為什麼還有人抗議?

台泥和平廠成立近20年,位於花蓮和平村,鄰近宜蘭縣澳花村,高聳入雲的水泥窯,不僅是地方居民熟悉的地景,也是主要收入來源。

不過,相較於來到會議現場的和平村村民,多數支持台泥開發案。跨越和平溪的另一端,宜蘭澳花村居民卻成為到場抗議的主要勢力。部分澳花居民主張,台泥用水泥窯燒垃圾,恐有空汙疑慮,也從未到澳花辦說明會,進行溝通,忽略當地居民聲音。

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多次親自到花蓮,與當地居民面對面溝通台泥開發案。(劉國泰攝)

過去2次初審會議,澳花居民都到現場抗議。但張安平坦承,縱使自己平均每月都到花蓮和平了解籌備進度和民意,卻直到上週才第一次到澳花,走訪著名的澳花瀑布,了解當地需求。

廣告

「他們(澳花村民)覺得沒有被照顧到,」他自省:「理論來講,我們在花蓮,跟宜蘭沒有關係,這是我的誤解,我腦袋裡想的就是花蓮,現在我覺得,週遭地區是也要一起考慮進去。我們過去20年的確做得還不夠。」

張安平拿出工業局委託SGS做的「花蓮縣和平工業區營運期間環境品質監測整合計畫」報告,指著不同數據說明,台泥和平廠附近的和平車站、和平國小、澳花國小等地,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等監測項目都低於排放標準。

台泥也承諾,等水泥窯垃圾處理項目啟動,各項污染物排放量將比原先少三分之一,每年用煤炭用量也從108萬公噸減少到80公噸。

「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,而是信任問題,」一位在場的審查委員認為,除了以理服人,如何讓民眾打從心底接受,正是張安平眼前最大挑戰。

廣告

(劉國泰攝)

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信任問題

「台灣不能沒有工業,但工業一定要跟社會往來、對話。過去台灣的產業有沒有足夠用心去做這件事,我覺得答案是No,」張安平反省。

其實,台泥替花蓮燒垃圾的收入,一年不到8000萬台幣,根本不能跟集團超過1200億營收相比。但他認為,工業應該花時間與社會對話。

台泥是台灣第一家上市公司,戰後,更是台灣第一家「工業」企業,如今也要台泥也要打開封閉的廠房跟社會對話。

張安平先是和統一集團合作,找來星巴克和商家進駐,將和平廠停車場規劃成打卡景點「Daka園區」;同時和地方部落合作,協助部落媽媽發揮一技之長,在市集賣手工製品,也開辦旅遊行程。走進展覽館,負責介紹的解說員也都是部落青年,替當地創造不一樣的就業機會。

廣告

根據台泥估計,光前6個月,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園區創造的營業額達5000萬台幣,累計70萬人次造訪。誰能料想到,水泥廠竟能成為活絡地方觀光的景點

除了和平,台泥提交的環差報告也承諾,未來新增加的人力需求,將優先聘僱和平村與澳花村居民,比率不低於50%。也計畫進一步推廣澳花的觀光景點,推出旅遊地圖,試圖讓效益外溢到週邊部落,替週邊地方創造生機。

花蓮縣環保局也將成立監督委員會,邀請專家和當地居民擔任委員,持續監督台泥水泥窯項目對環境的影響,「這需要時間慢慢溝通,一定需要時間,」張安平說,這也是他擔任台泥董座3年多來,在花蓮學到的最重要一課。

在開發與環境衝突不斷的今天,台泥已經踏出工業與社會共存、和解的一步。(責任編輯:吳凱琳)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"對的" - Google 新聞
July 15, 2020 at 09:37PM
https://ift.tt/32mG5mW

做對的事為什麼被反對?張安平在花蓮學到的一課:信任不是科學|天下雜誌 - 天下雜誌
"對的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33jzojV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做對的事為什麼被反對?張安平在花蓮學到的一課:信任不是科學|天下雜誌 - 天下雜誌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