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旅行必然出現的插曲
幾米的《向左走,向右走》描述一個總是習慣向左走的女子,和總是習慣向右走的男子,明明住在同一棟公寓,卻從未相遇,直到有一天在公園圓形的噴水池前邂逅,原本平行的生命從而產生交集……這個經典的作品想必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。不過,我個人的「向左走,向右走」版本一點也不浪漫,那就是帶著我娘旅行時,在每一個轉角處艱難的選擇。
無論熟悉或陌生的城市,旅行的「成本」之一,自然就是迷路。從旅行指南小心翼翼剪下地圖、再名副其實「按圖索驥」的旅遊方式,雖然已經封印在上世紀,但Google地圖這個大家新結交的好朋友,對於很容易方向盲的我來說,卻時常愈看愈迷惘,拿著手機走向距離目的地的時間和里程數都不斷累加的遠方,就成為每次旅行必然出現的插曲(明明就是主旋律)。
面對「在旅行時如果走錯方向怎麼辦?」這個問題,我常覺得它比什麼「半杯水到底是半滿或半空」,更適合拿來測驗大家的樂觀傾向。浪漫一點的,可能把迷路視為旅行的小小樂趣,柳暗花明之餘還有意外驚喜;灑脫一點的,可能認為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地方,找不到就算了。但如果你生性執著又體力不佳,往往就會面臨以下狀況:由於不達目的絕不罷休,所以不願輕易放棄,但滿頭大汗又氣極敗壞地抵達目的地時,通常也已經精疲力盡,適合直接踏上歸途……不用懷疑,我和我娘的旅行,當然就是最後這種。
個性容易緊張的我娘,坦白說是個會讓人加倍陷入焦慮情緒的旅伴。基於某種對女兒天生的不信任感(或了解),從旅行的起點,她最常出現的台詞就是:「對不對啊?」至於起點是哪裡呢?廣義來說就是踏出家門的那一刻開始,如果國外旅行,就是從辦理登機手續的櫃台開始,在每一個要決定向左走向右走的瞬間,她都會搭配一句:「對不對啊?」不要以為國內旅行她就會掉以輕心,要踏出高鐵或台鐵也是有許多出口的,在尋覓出口的時候,當然也要搭配「對不對啊」,而「對不對啊」的孿生妹妹(?)叫「要不要問人」,這對「問題姊妹花」會在每一個轉角處輪流出現,直到目的地在正前方為止。
母女盡歡的旅行祕訣
事實上,路人真的未必比你更清楚方向,有時被不負責任地隨便指點之後,還會走更多冤枉路。因此我娘總將我不肯輕易開口問路,視為女兒臉皮薄的性格弱點,殊不知是經過本人理性分析的結果。終於有一次,在「對不對啊」的疲勞轟炸之下,不被信任的女兒崩潰了,在路邊像個不孝女般大聲地斥責母親:「我也沒來過,怎麼會知道對不對啦!」眼看女兒如此壞脾氣,受了委屈的母親只好將下一句:「要不要問人?」吞回肚裡。接下來的路途,一片沉默,但每一個轉角,我的腦海中依然幽幽地浮現出無聲的「對不對啊」。
你一定會以為,在經歷了無數次「對不對」質疑的訓練下,本人認路或者說看Google地圖的功力想必大增?很遺憾並沒有。好在除了認路之外,眼尖也是旅行時不可或缺的好幫手(?)。有次在香港上環,母女兩人遍尋一間上次女兒自己旅行時買到剝殼白果的小店,但怎麼也找不著,眼看翻臉危機又將出現,好在此時一男子推車而過,車上可不就是剝好的白果?於是眼明腳不快的兩人為了白果,努力地跟著那推車男子跑(!),終於在不用再繼續找路的情況下,也心滿意足地順利完成任務。
而且,抱怨歸抱怨,坦白說這麼多年我也已經習慣了。尤其有次只不過去某個很近的文創園區看展,我娘竟也從踏入第一個倉庫開始就不停地問:「對不對啊?要不要問人?」園區就這麼大一點而已啊。於是我漸漸發現,除了焦慮之外,年紀漸長腳力不佳的她,不願浪費任何一丁點「腳程」,恐怕也是主因。這樣想之後,也就釋懷了。總之,「母女盡歡」的旅行祕訣無他,就是在「問題姊妹花」出現之前,趕緊找到正確方向。
"向左" - Google 新聞
September 11, 2020 at 05:00AM
https://ift.tt/2ZpMR93
【旅行自拍棒--我與媽媽同行】凱西/向左走,向右走? - 讀.書.人
"向左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2J8oR1C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【旅行自拍棒--我與媽媽同行】凱西/向左走,向右走? - 讀.書.人"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