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海島型氣候環境,種植熱帶果樹榴槤失敗率高,曾是證券公司營業員的屏東縣崁頂鄉民魏德義,7年前返鄉買了塊農地,發現台灣少有人種榴槤,選擇挑戰農友眼中高難度的任務,農業門外漢的他,邊種邊向農改場專家請教,慢慢克服氣候環境成功種出台灣本土榴槤,不僅氣味口感不輸國外,產量也逐漸穩定,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訪視時為之驚艷。
魏家義過去在證劵公司上班,7年前退休在家鄉買了塊1.2公頃農地,原是種檳榔,砍除後思考要改種什麼作物較有發展性,當地種香蕉、短期作物的人不少,問了很多農民,最後結論是種榴槤沒前途,因為東南亞進口就很多,但他偏不相信,想改變現狀,挑戰大家愛吃、台灣少人種的榴槤。
「找出問題,解決問題!」他說,榴槤是熱帶果樹,泰國及馬來西亞為主要生產地,當地沒有寒流及颱風,所以產量及品質很穩定,台灣海島型環境要度過寒冬低溫與颱風侵襲,能否克服是成功的關鍵;以草生栽培方式管理,增加樹勢強壯,用人工授粉提高結果機率,施用有機肥增加肥力,他說,榴槤喜歡高溫與潮溼氣候,水份維持就很重要,以錏管固定枝幹加強果樹抗風性。
他從國人常吃的「金枕頭」開始種,種子成樹後當成枮木再嫁接其他品種,目前品質較好的「貓山王」經歷5年的照顧與管理,終於產出第1批 ;每顆榴槤都以吊繩固定,以免成熟掉落影響品質,顆顆都是「在欉黃」,比國外進口才6、7分成熟更美味;今年邁入第7年的果樹結果更豐碩,開放網路訂購順序出貨,目前約有250株榴槤樹、6個品種,8成是「貓山王」,另有「黑刺」、「金枕頭」等,邁入第7年,氣候上較平順,產量穩定增加。
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說,魏雖非農業出身,但靠著勤學、不斷請教專家,找出對的方法,也能成功種出台灣本土榴槤,真要叫他第一名。

"對的" - Google 新聞
May 03, 2020 at 10:48AM
https://ift.tt/2L0dtFP
證券營業員變農夫愛挑戰 找對方法種出台灣本土榴槤 - 經濟日報
"對的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33jzojV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證券營業員變農夫愛挑戰 找對方法種出台灣本土榴槤 - 經濟日報"
Post a Comment